第3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
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
一、选择题
1.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,完成下题。
2011年11月4日,我国****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。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( )。
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,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,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,需求量大
A.①② B.②③
C.③④ D.①④
解析 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,距冬季风源地近,风力强劲;酒泉气候干旱,人口稀少,未利用土地多。
答案 A
2.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。木薯是喜高温、不耐霜雪作物,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(新能源)的重要原料。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.5吨。
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,读图和材料完成下题。
与化石能源相比,种植木薯、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( )。
A.节约土地资源 B.原料有可再生性
C.减少原料运输量 D.原料适宜****储存
解析 结合题干及“与化石能源相比,种植木薯、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”等题意可知,木薯生产乙醇需原料较多,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,原料运输量也很大,且相对化石能源,木薯不宜****储存。故A、C、D项排除。木薯为可再生能源,化石能源为非可再生能源,故B项正确。
答案 B
某区域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。读图完成3~4题。
3.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是 ( )
A.京津地区 B.东部沿海地区
C.东北地区 D.西北地区
4.关于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( )
①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,减排效率**** ②南部沿海地区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重小,减排压力较小 ③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,南部高于北部 ④CO2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
A.①③ B.①④
C.②③ D.②④
解析 第3题,从图中可以看出,东北地区减排效率较低且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多。第4题,直接读图即可判断。
答案 3.C 4.D
5.上海建设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以供应****水。要从根本上保证水资源的质量,最主要的措施是 ( )。
A.推广节水技术 B.防治水污染
C.大力开采地下水 D.寻找新的水源地
解析 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降水丰富,水资源应该丰富,但由于水污染,使其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,故要从根本上保证水资源的质量,应该防治水污染。
答案 B
右图是某种自然资源(阴影部分)的全球分布示意图。读图回答6~8题。
6.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( )。
A.盆地和湖泊周围
B.沿海与大陆架上
C.大陆边缘与岛屿
D.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
7.该自然资源是 ( )。
A.天然气 B.石油
C.冰川 D.煤炭
8.近几十年来,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( )。
A.全球变暖 B.大气臭氧层变薄
C.人们的需求量增大 D.火山、地震频繁发生
解析 第6题,由图可知,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。第7题,由该自然资源分布地区可推断为冰川。第8题,全球变暖是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。
答案 6.D 7.C 8.A
9.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,在图所示的区域中,a~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
害,主要是由于沿线 ( )
A.山体坡度大 B.地表崎岖不平
C.河水流速快 D.泥沙淤积严重
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。a-b河流西岸路段等高线密集,山体坡度大,最易遭受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。
答案 A
10.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,其中易发
生滑坡的是
A.① B.②
C.③ D.④
解析 本题考查滑坡形成的地质构造原理,及人类活动的影响。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。③处岩层顺向公路,并且断口出露在公路面上方,地质不稳,易发生滑坡,故C项正确。
答案 C
近年来,大地震频繁发生,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。然而,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。据此完成11~12题。
11.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。在下列板块中,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( )。
A.南极洲板块 B.美洲板块
C.非洲板块 D.亚欧板块
12.下列我国省区中,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( )。
A.湖南、内蒙古 B.内蒙古、云南
C.台湾、云南 D.台湾、湖南
解析 第11题,亚欧板块与除南极洲板块之外的所有板块相邻,其形成的消亡边界最多。第12题,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,云南位于地中海—喜马拉雅地震带。
答案 10.D 11.C
13.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。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( )。
A.导致气候变暖 B.引发草场退化
C.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.增加土壤肥力
解析 沙尘暴将地表土层物质带走,使当地土壤肥力下降,因此,降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;气候变暖的原因是温室效应增强;水体酸化是酸雨造成的;华北地区主要是农耕区,缺少草场,因此不会引起草场退化。
答案 D
2012年8月24日,我国第14号超强台风“天秤”在台湾岛登陆。下图为“该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”。据此完成14~15题。
14.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,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处海岸,风暴潮危害****的是 ( )。
A.甲处 B.乙处
C.丙处 D.丁处
15.该台风8月28日后移动到闽、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,其对安徽长江沿江平原的影响主要有 ( )。
A.狂风毁坏大量房屋 B.暴雨引发特大洪涝
C.暴雨引发泥石流 D.降水缓解旱情
解析 第14题,从图中可以看出,乙位于台风眼附近,风速较小,海浪小;甲、丙均位于****暴风半径内,风速较大,但甲处的风向是由陆地吹向海洋,风暴潮小,丙处的风向是由海洋吹向陆地,风暴潮大。第15题,8月28日后移动到闽、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,气流上升,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安徽长江沿江平原一带的旱情。
答案 14.C 15.D